仲夏時節,雨到之處,江漲河溢。當前,我國已進入防汛關鍵時期。記者24日從國家防總、應急管理部、水利部、中國氣象局了解到,今年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,防汛壓力持續加碼,要強化監測預報預警,緊盯山洪地質災害等防洪薄弱環節,加強應急搶險救援,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。
我國已進入防汛關鍵期。記者日前在重慶、四川、貴州等防汛一線采訪,多地強化監測預報預警,緊盯山洪地質災害,做好水庫等重要部位巡查防守,在“要害處”發力,嚴陣以待、落實責任,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救災。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防汛工作寧可“十防九空”,不能失防萬一。在多地水庫,專人、專班緊盯汛限水位,強化巡查防守。“主要是查看大壩腳部和壩面上有無裂縫或者管涌,再看看水位高低。”目光掃過壩體上下的每一處,鄭軍才繼續往前走。260多米長的大壩,他每次都要花上半個多小時才走完。隨后,鄭軍又把目光投向遠處的溢洪道和放水道,確保沒有雜物堵塞,“這樣到要泄洪的時候,水才能順利涌出。“汛前,我們對轄區每個水庫都做了應急預案,由主管部門審核通過,還進行了應急演練。”中江縣水文局局長許士順介紹,通過安全排險教育和發放逃生路線圖等,中下游群眾明白了當發生突發險情的時候,要采取哪些措施。天色逐漸放晴,水聲慢慢小了,尹章文站在綦河河畔,看到水位退至警戒水位之下,長舒一口氣:終于可以睡會兒了。這里是重慶市綦江區東溪水文站。綦河源于貴州高原,向北匯入長江,東溪水文站位于綦江城區上游約40公里,提供一手汛情“情報”,可謂守衛城區的“前哨”。作為站長,尹章文被稱為與洪水賽跑的“哨兵”。連續暴雨極易引發山體塌方、滑坡,在地質災害多發地,基層干部群眾密切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,通過建立群測群防體系,準確預警、及時撤離,有效避免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。一邊向市應急管理局通報即時水勢,一邊拉響手動警報器,一遍遍催促村民撤離。在前后方緊密配合下,村里43戶處在危險地段的128名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。據介紹,當前長江流域防洪抗旱體系已基本建成,但遇超標準洪水,確保安全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。國家防總要求,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責任,加強協作,完善機制,合力抗災,全力以赴確保長江流域安全度汛。